首页 > 陇酒风采

丝路明珠“金张掖”:诠释“国风”,日照足、酒才好

来源: 凤凰网酒业 黄小米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5日

  “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这些河西走廊中的明珠城市,曾经都是古丝路上的要塞重镇,它们用辉煌的历史和文化书写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这些城市又会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引领区域发展?  

丝绸之路中段――张掖

  张掖因“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古称甘州。在地理上,张掖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脉,北望巴丹吉林沙漠,具有“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由此可见,无论古代的丝绸之路,还是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张掖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交易中心。其自古以来的兴盛和繁荣,得益于在河西走廊居中四向的地理位置,更得益于丰饶的绿洲生态――地处北纬38度的张掖,是全球精品农作物种植带,自古便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的美誉。
“白酒染红”:葡萄酒是河西走廊酒业的未来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一览  

  绚烂神奇的七彩丹霞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绵阳无际的山丹军马场绿草如茵,是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军马场。这片被千里祁连眷顾着的土地,承载了祁连山水神韵,沐浴着河西诗画阳光。地理奇观,悠久历史,秀丽山川,异域风情……无一不是在外来人眼中的张掖。然而这样美好的张掖,还有一处亮点不得不提――葡萄美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中国古代谈及葡萄酒的诗,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王翰这首《凉州词》,至今仍朗朗上口,其描述的正是我国甘肃河西走廊,这里是中国酿酒葡萄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2400多年前的汉代就种植、加工葡萄酒。清代武威学者张澍的“凉州美酒说葡萄,过客倾囊质宝刀,不愿封候县斗印,聊拼一醉卧亭皋”,国民党时期政府星宿院长于佑任的“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都把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河西走廊的象征,可见河西走廊葡萄产业文化源远流长。

图为受访者国风酒庄庄主许文亮

  “我们恰好处在河西走廊产区,这个得天独厚的好产区,是上天赋予的宝地,是一种上天的恩赐,也是一种命中注定”,近日,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携手域内酒庄抱团推广,位于张掖的国风酒庄庄主许文亮接受了凤凰网酒业专访,在她眼中,优秀的自然条件是张掖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注定一着,而业内“白酒染红”的趋势,让她更加笃定“白酒是现在,葡萄酒是未来”。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一线名酒在布局葡萄酒市场,例如茅台2013年做了葡萄酒,洋河2014年做了进口酒”,许文亮表示,白酒是自己家族企业的重点所在――滨河集团是甘肃最早的地产白酒企业之一, 做白酒已有34年历程。相较于国内一线名酒对葡萄酒有意识的布局,滨河集团对葡萄酒的布局更多的是一种“命中注定”,地处河西走廊要塞,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历久弥新的历史积淀,留学归来的她看到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潜力,看到了中国葡萄酒的机遇,在她眼中,葡萄酒是未来,更是河西走廊酒业的未来。
抱团推广,用心种植出好酒

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葡萄园

  南有祁连山脉作为天然屏障,北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相邻,温带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日照充足,祁连山雪水浇灌丰富,具有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土、水、光、热等自然资源的最佳组合状态。甘肃河西走廊,足以称得上是葡萄酒酿造的“风水宝地”。
  因缘之下,2000年,国风庄园诞生。“七分原料,三分酿造”,葡萄酒品质的优劣更多取决于酿酒原料葡萄的好坏,许文亮表示,自己坚信除了好产区,好葡萄是种出来的,因此“花费了太多的心血在葡萄种植上。”
  “在苗木的选择上,建厂初期全部引入了法国的无病毒苗木”,许文亮介绍,初次一共引进了10个品种,包括赤霞珠、黑比诺、梅尔诺、霞多利、雷斯令等,经过16年的发展,逐渐发现在小产区内赤霞珠的表现最好,因此逐步确立了45%的赤霞珠种植,35%美乐,10%黑比诺,10%白葡萄品种(主要有贵人香、霞多丽、凤凰系列等)。这样的探索和发现,也正是我国国产葡萄酒发展的缩影之一。  

张掖地处北纬38度2°

  俗话说“生在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国内种植赤霞珠的产区并不少见,如何确立自己的风格呢?许文亮坚信“风土”的力量――不同的风土, 成就了不同风格的赤霞珠。
  张掖产区与全球最知名的波尔多产区同处北纬38°,这条线上的肥沃土地孕育着全球优质葡萄酒,线的那头是世界葡萄酒之都波尔多,线的这头正是中国甘肃“金张掖”,国风赤霞珠正在这黄金产地之上。
  此外,张掖有着“塞上江南”之美誉,因湿地而生,也因湿地而兴。36万亩湿地,96%来自于降水,4%来自于祁连山冰川融水,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态水源滋润着这片土地,让成长于这里的每一粒葡萄,都纯净无比。
  沙砾土壤是这里的另一个特点。酒庄所在地拥有厚度为1m的砾质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高,传热性和排水性好,非常适合葡萄根系的生长。沙砾土壤与赤霞珠的组合,成就了沙漠赤霞珠,让葡萄能够得到更多的滋养,富集更多的养分。

葡萄园日照充足

  1000-1500米是酿酒葡萄生长的最佳海拔的,而国风所在的张掖恰处于海拔1100-1200米之间,可谓最佳海拔成就了最佳赤霞珠。独特的地理位置还赋予了这里完美的日照,河西走廊一带云量稀少,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2600-3500小时的日照,为酿酒葡萄提供了充足的日照,而变化较大的昼夜温差,让酿酒葡萄不仅能远离病虫害的侵扰,更有利于葡萄糖份的积累。使得酿酒葡萄糖分较好,酸甜较适中。“日照足,酒才好”,如果非要说国风赤霞珠的最大特点,那么阳光可以说居功至伟。
  天时地利具备,虽说“七分种植,三分酿造”一直是葡萄酒产业奉行的标准,但一款好的葡萄酒同样离不开“人和”。现代化的经济格局中,葡萄酒产业在做好种植酿造之外,品牌打造与市场开拓亦极其重要,而这恰是国产葡萄酒的痛点所在。“抱团走出去,择优请进来”,成了甘肃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指导。
  甘肃省葡萄酒局局长陈浦曾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介绍,从政府角度、行业协会到域内企业,甘肃葡萄酒始终都奉行“抱团走出去”的策略。许文亮对此也非常认可,“葡萄酒的消费者需要培育和教育,消费者关注的是产区,也就是说产区必须要强”,她直言,有了用心的种植和酿造,也希望能够为河西产区的崛起做出更多的贡献,“每一次产区走出去我们都是积极参与,为产区的发光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特别希望河西走廊产区能够起来,也许这个过程特别漫长,但我坚信葡萄酒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