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时政

是什么在支撑河西酒廊?

来源: 王惟强 李 洁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也许,有人还在留恋“葡萄美酒夜光杯”诗句中的悲壮,但是,现在人们更愿意探寻诗句中千年前的凉州。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往昔的凉州,已隶属于今日的河西走廊,这里近二三十年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河西酒廊”。
  8月18日,以“相约河西走廊,醉美葡萄酒城”为主题的中国・河西走廊第三届有机葡萄美酒节暨中国葡萄酒城首届葡萄酒节在甘肃省武威市开幕,来自国内外的400多位嘉宾参加了本次美酒节。 
  节会期间,举办了中国葡萄酒城首届葡萄酒国际论坛、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及洽谈会、国内外知名葡萄酒大师品鉴推介会、国内外葡萄大师纵论中国・河西走廊葡萄酒暨中国葡萄酒酒城、新大陆葡萄酒生活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现场,多家企业与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共签约项目28个,签约金额34.89亿元。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部,与烟台、秦皇岛、天津等葡萄酒产区相比,交通和经济相对落后,但是近几年,在甘肃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葡萄酒产业仍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那么,是什么在支撑河西走廊的葡萄酒产业呢?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当汽车从兰州中川机场经过近三小时的路程进入武威境内时,高速路边的广告牌上赫然写了两行大字“不拘一格用人才,无中生有抓项目”,简单却又特色鲜明的话语,让人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不能否认,甘肃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这里大片葡萄园的诞生和发展。
  然而,对于整个河西走廊的葡萄酒产业来说,人的因素才是支撑河西走廊不断发展的关键。从省委、市委到产区,整个甘肃省都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局、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更是拿出专门的精力来打造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产业。
  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刘永富早在两年前就提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并把我省农产品主产区列入‘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中。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强化绿色环保理念,大力发展有机葡萄酒。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向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学习。积极争取在河西走廊举办全国性、国际性的活动,邀请和组织相关权威机构、国内外葡萄酒企业和营销机构到河西走廊考察合作,共谋发展。同时,要努力‘走出去’,积极组织省内葡萄酒生产企业、产区政府参加国内外的大型葡萄酒展销、品评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向国内外知名品牌学习,与国际接轨。
  2010年,甘肃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全省葡萄酒产业“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引强入甘、开发开放、自主创新”的总体思路,明确提出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支撑,强化政府扶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努力做大做强葡萄酒产业。经过近3年的努力,以河西走廊为主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0多万亩,提前实现了《规划》确定的在2012年达到20万亩的预期目标。随着基地的不断壮大,葡萄酒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局局长、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浦说,这20多年来,葡萄酒的专业人士在不断的筛选和培育适合河西走廊种植和酿造的一些葡萄。
  “坦率地讲,我们刚开始种植的时候,也没有多少选择性,主要是以法国品种为主,当时的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系列,品乐系列的黑品乐、灰品乐、白品乐等都引进了。后来,我们也不断培育和寻找,发现最适合在河西走廊生产葡萄酒的酿酒葡萄。”陈浦说。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目前河西走廊比较适合的,一个是品乐系列,主要是黑品乐为代表的,比较适合在这里酿造有机葡萄酒,其次还有赤霞珠、美乐等,这些都是现在主要的品种。当然,这些品种目前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知道葡萄酒是七分原料、三分加工,种植原料非常的重要。到现在为止,我们省委、省政府、生产企业、包括我们协会,都在精心地组织培育和选择适合河西走廊种植的有机酿酒葡萄,使河西走廊酿造出能够跟法国波尔多、美国等那些新旧世界的高端葡萄酒相媲美的葡萄酒,我们在进一步筛选和培育,为此还成立了葡萄酒的研发中心,专门来做这件事。”
  正是政府、协会、企业的共同努力,才在河西走廊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不断种植出更加优质的葡萄,正是他们的用心和耐心,才使河西走廊这片土地不断带给消费者惊喜。
  文化是优势资源
  河西走廊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莫高窟、嘉峪关、马踏飞燕……
  陈浦介绍道,甘肃河西走廊的葡萄酒历史和《凉州词》这首诗一样悠久,历史上的凉州,也就是写这首诗的时候,凉州的概念是大凉州,地域整个包含了河西走廊,把当时的河西四郡都囊括进去了。
  他进一步介绍道:“再往前追溯,河西走廊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在2400多年前就有了,有文字为证,能考证到的就是当年的魏文帝曹丕曾经做了一个《凉州葡萄诏》,发了这么一个诏书。”
  “这个诏书上盛赞凉州葡萄是‘他乡之果,宁有匹之者’,赞誉凉州葡萄酒‘甘有曲米,善醉而易醒’。从我国的历史来看,2400多年前,河西走廊就有葡萄酒,一直到清朝、民国的时候,当时国民党时期监察院的院长于右任,他也写过‘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都把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河西走廊的象征。”陈浦骄傲地说。
  陈浦很遗憾地说,可惜后来河西走廊的葡萄酒在历史长河中湮没了。改革开放之后,河西走廊酿造出了第一瓶具有现代意义的葡萄酒――“莫高”葡萄酒,到现在已经发展20多年了。
  “现在,河西走廊作为我们国家有机葡萄和有机葡萄酒的产地,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河西走廊这二三十年都被大家称为‘河西酒廊’。说到河西走廊的酒文化,应该说酒始终伴随着河西走廊的发展,咱们河西人善饮,酒文化也充满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河西走廊不缺少历史、不缺少文化,但是葡萄酒作为一种侧重个人感受的饮品,我们的企业一定不要‘泛文化’,不要走一些白酒企业的老路子,历史文化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用好这种优势,还需要纳入一些具有现代人文气息的东西进来。当我们更关注消费者的个人感受,当我们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的现代葡萄酒文化才足够成功,我们的营销也才能够随之落地。”在中国葡萄酒城首届葡萄酒国际论坛上,《华夏酒报》总编辑秦书尧认为,对于河西走廊来说,选择走怎样的道路很重要。
  绿色种植是最大的卖点
  河西走廊气候非常干燥,干旱少雨,虽然生态的恢复和发展比较缓慢,但对于葡萄种植来说,这恰恰又是一个优势。正是因为气候非常干燥,所以它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这里的葡萄也就不需要喷洒农药。
  陈浦很自豪地说:“河西走廊可以做到绿色种植,可以说在全球独一无二。同时,因为河西走廊干旱、少雨,灌溉用水是没有污染的祁连山雪水。你要到河西走廊去,坐在汽车上,从公路远远看去,你就会看到祁连山的雪线,特别是夏天,你看到下面是绿色,生机盎然,上面是雪线,白雪皑皑。另外,干燥的气候也为葡萄采摘后榨汁这一个工艺,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河西走廊地处在沙漠沿线的戈壁荒漠区,土质主要是灰钙土、荒漠土、灰棕土和棕漠土,它的矿物质元素,包括微量元素非常丰富,而且戈壁荒漠的土壤结构疏松,空隙大,非常有利于葡萄根系的生长,葡萄树可以把根扎得很深。所以,有的专家在考察我们河西走廊产区后,这样说:‘河西走廊不仅是我国,极有可能是全世界能生产高端有机葡萄酒的绝版产地’。”
  甘肃的政府、协会和企业已经看到绿色有机这个独具的优势,也在积极地向这方面发展和努力,但是,“有机”就意味着更规范的管理和更严格的质量把控,河西走廊具备了“有机”的先天条件,未来是否能够成为世界上公认的高端有机葡萄酒产地,还需要更多人更多的辛苦付出和努力。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