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来源来源武威市农牧局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9日
在广袤的腾格里沙漠外缘地区,数以万计的水泥柱规则地分布在滩地、坡脚上,累计上万公里长的铁丝把水泥柱串联起来。这是一张巨大的“有机温床”,占地10万亩。茂密的葡萄爬满铁丝网,名贵的“黑比诺”种族孕出一嘟噜又一嘟噜的青果。到了深秋,甘肃威龙有机葡萄酒有限公司将迎来今年的采摘盛季。
掩映在这片绿色葡萄王国里的10万吨葡萄酒堡项目明年竣工,将跃为全世界最大的葡萄酒堡。届时,凿引附近的工业再生水,灌满酒堡护城河后,流入沙漠小湖,“威龙”将在这里打造全球沙漠上独一无二、四面环水、绿树成荫的集生产加工、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庄园式工厂。
位于凉州区沙缘地区的这一块威龙有机葡萄基地,是国内葡萄酒原料的“绝版产地”。威龙人依靠这里生产的酿造葡萄,重现170年前的葡萄纯香,威龙有机葡萄酒开启了国内新的“有机时代”。举世为之哗然。
在这块“绝版产地”上,不惟“威龙”前景辉煌,“莫高”和“皇台”也雄风陡起。据统计,目前,武威已发展优质葡萄酒原料基地10.14万亩,约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0%,占全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65%。
葡萄酒文化“三国”硝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首被公认为“唐代七绝压轴之作”的王翰《凉州词》,千百年来盛诵不衰。可以说,在全球范围的人文印象中,凉州与葡萄美酒是划等号的。
国内葡萄酒最早产地究竟在哪里?围绕这个文史话题,争论、质疑声长期不断。
人们在《史记》、《汉书》等历史典籍中寻觅答案。找来找去,“凉州”是绕不开的地名。《图书集成?食货典》卷273《酒部》,是中国最早阐述酒史的作品,其载:“有献西凉州葡萄十斛于张让者,立拜凉州刺史。”补充了《续汉书》中相似记载的不足。这无可质疑地证明,凉州是中国葡萄酒的发源地。
1983年,两位国内著名的葡萄酒酿造专家,怀揣“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诗情,一路追寻中国葡萄酒的源头,来到凉州区境内的黄羊河农场。国家轻工系统高级工程师郭其昌和西北农业大学葡萄博士李华手捻着这里的沙壤土,认定此地是生产干红葡萄酒的绝佳之处。不久,这里建成了全省惟一的酿酒葡萄基地,定植面积2000亩。两年后,黄羊河农场建成了甘肃惟一的干型葡萄酒生产企业。由于该企业握牢了当时酒文化的大牌――“凉州是中国葡萄酒的发源地”,依托自己的稳定基地滚动发展,成就了“莫高”品牌,最终成功上市。
文化品质是关键性的要素。凉州是古代十三州之一,地域广阔,河西走廊及宁夏的葡萄酒企业,均以自己是历史上“凉州一部分”,无一例外不打“中国葡萄酒的发源地”的文化招牌。河西走廊的有机葡萄酒的酿酒葡萄基地达到14万亩,葡萄酒的产能在10万吨。在“中国葡萄酒的发源地”的产区,现在分布着7家葡萄酒生产的企业。中国每10亩葡萄地中,约有2亩即打“凉州”文化招牌。
历史上,凉州葡萄美名远扬。魏文帝曹丕在品尝凉州葡萄酒后作《凉州葡萄诏》,当着各位大臣的面,对凉州葡萄酒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苏东坡既是美食家,也是善饮者,他在《老饕赋》中写道:“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葡萄”,将饮凉州葡萄酒视为人生至高境界。面对“莫高”等河西走廊葡萄酒企业如此厚重的文化优势,东南沿海葡萄酿造企业难免“味酸”,纷纷出招拆招。引起轰动的首先是“张裕”,在本世纪初,斥资过亿,相中新疆天山北麓大片土地,建立自己的酿造葡萄酒基地。因为这一片土地古属西域,《汉书?西域传》:“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斛,久者至数十岁不败。”通过强大的宣传优势,“张裕”名正言顺打起了“西域”招牌,试图以“正宗酿造地”占领葡萄酒文化制高点。此举更是截断了国内众多东部厂商获取新疆葡萄酒酒基的通道,客观上也引发了东部葡萄酒企业向西部寻找酒基地的脚步。
东部低纬度地区的葡萄酒企业也不甘在酒文化上落伍,他们组织学术力量,强调中原酒文化。他们说,古代的葡萄酒并非只有一种,而来自西域的葡萄酒制法与中原地区旧有的葡萄酒制法尤其不一样。商家弱化凉州葡萄酒“发源地”地位,在东部地区受众群是庞大的。
“西域”,“凉州”,“中原”,3种葡萄酒文化在引导消费者。有专家称,在“葡萄酒文化三国”中,武威包括河西、宁夏的酿造企业,在资金链、营销理念、规模、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等方面一时难比东部企业,文化品质的先天优势遭到同行业的排斥、弱化。国务院研究室唐元、王锦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肖俊彦等专家分析说,改革开放后,河西走廊葡萄产业才得以重新起步,但其悠久的葡萄文化传统和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推广,品牌优势还没有得到国家行政机构、行业权威机构尤其是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认同。
洋“比诺”之争
葡萄酒产业在酒文化争吵中进入上世纪末,忽然出现转机。随着法国等地葡萄酒端上国内时尚餐桌,西洋葡萄酒以它神秘的产地诱因,冲击人们对葡萄酒品质的传统感官,法国波尔多地区所处的纬度,在北纬38度之间。那里的葡萄庄园,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酿造的葡萄酒非常名贵。成就辉煌的因素,除了葡萄品种名贵外,土壤、气候等因素也相当重要。
一时间,国内葡萄酒企业纷纷向“波尔多现象”看齐,飘洋过海引种那里的解百纳系列、比诺系列,还有赤霞珠、雷司令等等。有了洋种,接着众多企业向北纬38度一带转移酿造原料基地。“张裕”、“长城”、“王朝”、“新天”等大企业,成了葡萄酒竞争中的最大豪门。2005年,年产上万吨葡萄酒的企业主要有“张裕”、“长城”、“王朝”、“新天”和“威龙”、“通化”等6家,这6家企业的产量占到行业总产量的54%。国内其他450家左右的葡萄酒酿造企业仅占行业总产量的46%。
武威的“莫高”,在2000年后,调整理念,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加快对园区的改造和建设,从126个葡萄品种中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栽培与酿造的世界优良品种12个。在莫高庄园,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条件使黑比诺葡萄成为种植最成功的品种之一。黑比诺是起源于法国勃艮第的古老名贵葡萄品种,因其对种植环境、气候条件、酿造工艺、贮藏设备等有极苛刻的要求,因此除法国外,其它国家鲜有种植。据此,莫高人向外界宣称:他们酿造出了中国第一瓶真正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莫高冰葡萄酒,也成了钓鱼台国宾馆指定国宴特供酒。
可惜,在全国葡萄酒行业“波尔多现象”竞争中,莫高由于资金链、营销理念、规模、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等原因,进不了被“张裕”、“长城”、“王朝”、“新天”等大财团控制的国内九成以上的市场,陷入甘肃地域小范围的竞争。在各市州市场,黑比诺酒零售价每瓶卖不到70元,普通冰酒仅卖40元,赤霞珠、解百纳等中档产品的价位也下跌到20元左右。而“通化”同样品质的冰酒价格却在大城市卖价400元左右。在利润杠杆作用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