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甘肃酒业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9日
2011年12月4日,兰州大学礼堂气氛活跃、掌声雷动,一堂声情并茂、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讲演,让在座的数千名学子赞叹不已。然而人们想不到的是,演讲人竟是武酒集团总经理冯淑刚。这是武威企业家第一次登上这所“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大学的讲台,显然不是简单的讲演,而是对武酒经营业绩的认可和经营水平的肯定,也是对重焕青春活力的新武酒深深的赞赏。
武酒是具有6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可谓是根植在武威父老乡亲心目中的一棵大树。曾经的辉煌和衰败在绝大多数武威人心中都有一本明白账。有情之深,才有关之切。2005年5月,甘肃三丰公司注资重组改制后,人们心情是复杂的,武酒向何处去,社会上议论纷纷,有观望、有担心、更有期待。6年过去了,他们以优异的业绩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其攻坚破难的历程,可圈可点,可赞可叹。
蜕变:一个人才改变了企业的命运
2005年4月,在市场风云的沉浮中,武酒像一艘疲惫的大船完成了一个历史的航程,沉沉地搁浅在市场的海滩上。在这艰难困苦的风浪尖上, 甘肃三丰接过了这个烫手的山芋,注入4500万元巨资,整体重组改制了这个白酒行业的老大哥。然而真正接手经营的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就是让武酒获得新生的武酒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冯淑刚。
冯淑刚,名副其实,看上去有点淑静儒雅,但内心刚毅豪爽,是那种不气馁、不放弃的有思想的人。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善谋果断,深厚的学识功底和人格魅力似乎是燃烧的火星,很快就能点燃同事们的工作激情,是掌舵现代企业难得的帅才。他生于天津,长于天津,1994年从兰州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银行的职员,但很快下海,在市场的大潮中酝酿起自己绚丽的梦想。2000年,他只身创办了天祝天池酒厂,以民族文化与酿酒事业的完美结合,第一个推出“藏酒”品牌,在甘肃白酒市场上吹起了一股强劲的“高原风”,从而引起了甘肃酒业界的广泛注目,也给武威人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
“好风凭接力,送我上青天。”接过武酒,冯淑刚真正感到了压力。这是一个既无资金,又无市场,更无“士气”的烂摊子,虽然积淀了优良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但也沉积了顽固的暮气和沉痼。改制意味着再生,但如何让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焕发生机,其难度远远大于办一个新企业。面对艰难而复杂的局面,冯淑刚冷静沉着,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内心的宽厚,团结带领他的团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市场态势,科学定位产品。以纯粮酿酒为基点,从收购原料做起,一手抓品质,一手抓文化。内提产品质量,外塑企业形象,以诚心的态度、诚信的形象和品质优良、文化内涵丰富的产品不断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重新整装推出了“雷台”“武酒”两个系列产品,成功挤进了本地和周边市场,并成为主体品牌。特别是经过几年精心研发的“武酒坛藏”系列酒,在短时间内成为武威乃至全省中高端市场的抢手货,被消费者赞誉为“品质堪比五粮液”。
伴随着产品的热销,企业沉积的一系列难题得到有效化解,上缴税金不断增长,员工收入也以15%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家公认正是由于冯淑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追求品格,才使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连续几年被凉州区委、区政府评为“工业强区先进单位”“纳税先进企业”。冯淑刚本人也得到了一系列殊荣:2010年7月被共青团武威市委评为“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2010年7月被中共甘肃省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授予“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党员带头人”,2010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劳动模范”称号,2011年9月被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
融合:武酒永远是武威人民的武酒
白酒市场竞争惨烈,武酒能在短短几年内重振雄风。有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承接“地气”拓展本地市场,为企业奠定了安身立命的基石。冯淑刚认为:武酒改制重组了,但并没有离开本土,需要根植武威这片沃土,只有借180多万父老乡亲的力量才能发展壮大。企业重组不久,他们就提出了“武酒永远是武威人民的武酒”的理念,并把这个理念贯穿在企业发展壮大的方方面面,抓住一切机会融入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着力提高企业的亲和力。先后拿出300多万元,投入地方教育、农业、文化、体育等各项公益事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以活动为平台促融合。几年来,积极与文化、教育等部门联合,先后举办了“魅力武酒・月圆凉州”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武酒杯教学能手大赛”“武酒杯全区中小学生乒乓球大赛”;每年参加武威天马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每年地方“两会”期间,举办“武酒产品义卖”活动,为“希望工程”募集资金。活动的开展,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以产品为载体求融合。对本地市场采用“一地一策、一点一策”的方式,运用“直销、代理、配送”等现代营销方法,先后在三县一区发展经销商一千多户,把他们培育成了武酒融入地方的中间力量。三是以员工为媒介助融合。武酒现有400多名职工,他们既是产品的生产者,又是生产过程的见证者,产品质量好不好,他们最有发言权。他们既是员工,又是武威人民的一分子。武酒把员工当成融入本土的媒介,通过员工的脉络,把武酒永远是武威人民的武酒的理念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让更多的人了解武酒及其产品。
凝魂:爱是最伟大的力量
改制初期,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是急功近利,还是蓄水养鱼,甚至有人还提出另辟蹊径。经过艰难的抉择,武酒选择了积蓄道德资本,“做一品人、酿一品酒”的发展路径。
孟子说:后义先利,而国危矣。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无资金可以筹措、无市场可以培育,但是企业没有了“魂”就等于没有了一切,这个“魂”就是道德资本。这是冯淑刚和他的团队在调研思考中新发现的一笔巨大财富,是一个企业内生、内育的无形资产。有“魂”则凝神聚力;无“魂”则神散力竭。过去企业之所以在市场的大潮中沉浮不定,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个“义”与“利”的关系,道德资本积累不够。
如何积累道德资本?体现到武酒的具体工作中就是一个“爱”字。走进武酒,有一条最显眼的标语是“爱是最伟大的力量”。考量武酒的实践,把这个“爱”字渗透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可以说无处不有“爱”。一是爱“酒”。冯淑刚本人爱“酒”如命,可以说他将人生融入了酒酿造,将酒文化融入了他的生命。他爱“酒”,就是要酿最好的酒。这是他的人生目标,也是武酒的终极目标。二是爱职工。真心实意把员工当主人,以“关爱人、凝聚人、激励人、提高人”为理念,努力培养职工的主人公精神。企业和高层管理人先后拿出50万元,设立了公司“爱心基金”先后帮助数十名因病因灾致贫的职工解决了燃眉之急,资助十多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此外,每年为职工体检一次,发放取暖补助和伙食补助。还组织职工走进冰沟河举行了体验“登高望远、放飞梦想”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三是爱经销商。把每一个经销商都当成自己的一员,诚心相待、互惠互利,虽然目前已有各个级别的经销商一千多户,但几年来从没有发生过利益纠纷。四是爱消费者。把对消费者的关爱全部体现在了产品质量上,将生产过程向社会开放,广泛开展“走进武酒看浇酒”活动,不间断请消费者、经营者到生产一线观察监督。并向社会和员工公开承诺“若武酒不用纯粮酿酒,发现一次奖励现金十万元”。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把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置于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管理者的监督之下,从而使产品质量整体迈上了新台阶。五是肩负社会责任。企业改制以来,虽然企业处于再次创业阶段,资金非常困难,当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灾害、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和古浪县尘肺病患者急需救助时,还是积极筹措慰问资金和物资,第一时间送到了灾区。前后共捐款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