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时政

“中国风味”到底要怎样表达?100多位知名葡萄酒专家给出了答案

来源: 华夏酒报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1日

中国葡萄酒企业亟需调整推广思路,消除国人对饮用葡萄酒的距离感与隔阂感,建立并推广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品质和价值表达体系······


“这些年,经过中国葡萄酒行业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中国葡萄酒整体品质保持了高水准的发展,虽说规上企业的产能总量呈下降趋势,但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却是在持续的探索和上升中。”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这样评价国产葡萄酒的发展成绩。

他是在6月17日举行的“2023年中国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委员年会”系列活动上做出这番评价的。

据悉,包括“第五届葡萄酒中国鉴评体系京东葡萄酒感官评价活动”“2023中国葡萄酒技术质量发展大会”等一系列活动,均选择在陕西丹凤这座葡萄酒历史名城举办。近100名国内知名的葡萄酒酿造专家汇聚于此,共同讨论如何以“中国风味”提振葡萄酒产业。


中国葡萄酒转折期将至?仍需建立风味表达体系


将“2023年中国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委员年会”等一系列活动选址在陕西丹凤,是因为这座小城在葡萄酒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丹凤葡萄酒起源于1911年,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之翘楚和陕西的一张“名片”,是全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仅有的两个“百年”企业之一,1949年,中国主要葡萄酒企业仅有7家,产量不足120千升,丹凤葡萄酒厂同样是其中之一。

陕西省商洛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东文表示,目前丹凤县已经形成了商山红葡萄酒厂、百年凤驹葡萄酒厂、软木塞加工厂和丹凤酒庄、安森曼酒庄、东凤酒庄为主的“三厂三庄”葡萄酒产业集群,年储酒能力3万吨、生产能力达2万吨。

与中国酒业协会“2023年中国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委员年会”系列活动同步举办的,还有“2023丹凤首届红酒节暨丹凤葡萄酒推介会”这一当地主导的项目。

“我们希望能够与产区共振,提升产区的影响力,让业内的顶流专家与葡萄酒生产、旅游等多元产业融合的示范地之间多多互动,更好地推进这个产业的发展。”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火兴三如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年会举行之际,正逢中国葡萄酒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因而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提振产业,成为与会专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葡萄酒产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三重下滑,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76.9%、80.6%、93.7%,葡萄酒产量占全国饮料酒产量比重由1.8%下降至0.6%,营业收入占酿酒工业比重由5.0%下降至1.0%。

其中,2021年营业收入较2019年同比降低37.8%,是酿酒工业降幅最大的子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3.6%,位居食品工业子行业最低水平。葡萄酒行业整体营收和利润尚不及一家白酒行业腰部企业的水平,大量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21.37万千升,同比下降22.12%;销售收入91.9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9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4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88%。

“2022年时国产、进口双降,进口葡萄酒的量、额均下降了20%以上,比之国产葡萄酒的下降幅度更大。”有业内人士表示,2022度国产葡萄酒的降幅比之此前有一定程度的收窄,按照一般规律,2023年应是从谷底向上的转折期。

在这样的形势下,王琦提出:“中国葡萄酒企业亟需调整推广思路,消除国人对饮用葡萄酒的距离感与隔阂感,建立并推广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品质和价值表达体系。”


中国葡萄酒品质表达体系将重振产业?


王琦认为,与“中国风味”相匹配的是“葡萄酒中国鉴评体系”,这是中国葡萄酒产业体系科学家基于多年对中国葡萄酒消费者的研究,基于中国消费者饮食文化的特点,饮食习惯以及餐饮搭配的偏好而创设的。下一步,中国酒业协会将大力推广“葡萄酒中国鉴评体系”的市场应用,切实加强国人对中国葡萄酒多样性的了解。

6月18日举行的“2023中国葡萄酒技术质量发展大会”上,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酿酒师李记明做了《中国葡萄酒质量构建及其品质表达》的演讲,提出要发展“在产区、品种、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品质表达、市场消费者适应性等方面,部分或者全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葡萄酒产品”。

很显然,李记明的倡议,与中国酒业协会此前提出的“中国风土”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

“譬如品种选择,在目前情况下,应该多途径获得新品种(品系)。利用原产于中国本土的品种,引进适合中国风土及消费者口味的品种,有目标的改良、选育新品种等。”李记明如是阐述。

据介绍,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存在着分布范围广、产区多、品种较为单一的特点。

目前葡萄酒生产涉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产区分布在山东、河北、宁夏、新疆和甘肃等省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11个各具特色的葡萄酒产区。2022年酿酒葡萄栽培面积约在210万亩左右,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680家。

业内专家表示,除了东北产区以山葡萄为主,南方特殊产区以刺葡萄和毛葡萄为主外,其余产区皆是以国际品种为主打,且各产区酿酒葡萄品种结构大致相同——红色葡萄品种占主导,其中赤霞珠又为栽培最广的红葡萄品种,其次是梅鹿辄、蛇龙珠、美乐、马瑟兰等;白色品种整体量少,主要是霞多丽、贵人香、雷司令等。

著名葡萄酒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房玉林就此表示:“目前国产葡萄酒的品种比之部分国家尚有不足,譬如意大利拥有600多个品种的酿酒葡萄,他们几乎每一个村落都会自己酿酒,都有自己相对独特的工艺,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多发展适合自己的国产葡萄酒酿酒品种?”

李记明表示,在酿造技术上,应从“微生物(菌种)+酿造工艺+专用设备”三个方向入手。选育并推广应用本土优良酿酒酵母+非酿酒酵母;筛选并优化使用适合中国风味形成的国外优良酵母菌(乳酸菌组合),增强果香及香气的浓郁度,从而形成“中国风味”。

知名葡萄酒专家、北京农学院教授李德美认为,中国消费者的饮与食,都慢慢走向了更为轻盈的一个风格,很多精品小众的中国酒款以自身的典型风格赢得了很多大奖;这无疑给“中国风味”带来了更多机会。

(来源:华夏酒报)

(编辑: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