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酒业协会文化报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
美酒的生命力源自其文化品质,正如中国酒能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一脉相传,传承发展至今,其中的主线正是文化。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酒走出去、走国际化道路成为了热门话题。中国酒如何走出去?文化走出去是前提,文化是中国酒撬动世界市场的支点,这已经成为中国酒业的共识。
一
谈及中国酒如何走出去?中国酒业多位领军人物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文化出海”的最强音。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文化是中国酒企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茅台将以国际化、时尚化的语言,讲好中国白酒故事和中华文化故事,以“文化”为纽带,寻求与更多海外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推动中国白酒从“出口”到“出海”;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表示,2025年,汾酒将加快国际化步伐,努力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输出,再到极致酿造输出,推动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汪地强表示,对于中国白酒如何出海,政策是“走出去”的根本保障,文化是“走得稳”的深层支撑,创新是“走得远”的关键动力……。
二
文化无国界、美酒无国界。当在东京银座的精品酒廊里,佩戴唐草纹袖扣的美酒藏家小心擦拭着青花瓷酒瓶,那是被中华酒文化深深陶醉;巴黎左岸的文艺沙龙中,身着旗袍的法国女士用苏州评弹的韵律轻吟中国美酒诗句,那是中国酒文化的魅力;纽约当代艺术馆的开幕酒会上,以三星堆金面为灵感的鸡尾酒杯成为社交媒体的焦点,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这些充满东方美学的消费场景、这些处处动人的文化赛场,正在重构全球烈酒市场的价值坐标系。这一切的一切充分证明:以文化为支点撬动世界市场,无疑是中国酒在新时代酝酿的商业革命!
三
中国酒不仅文化博大精深,更是点点滴滴彰显着文明基因。考古总能让世人眼前一亮,考古发掘的不仅仅是一件件美酒器物,更是让美酒文化显得更加厚重。君请看,山西杏花村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瓮,将中国酿酒史推进至了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种刻有鱼纹、蛙纹的陶器不仅是酿酒容器,更是先民对自然崇拜的物化呈现;茅台镇始建于元代的酿酒作坊群,完整保留着“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时序智慧,其背后是农耕文明对四时节律的深刻认知。君再看,绍兴黄酒“冬酿”工艺中封坛仪式的三牲祭祀,暗合《周礼》“酒正掌酒之政令”的礼制传承;泸州老窖与故宫联名的“鸿运钟礼”系列,将太和殿藻井的蟠龙纹样熔铸于水晶瓶身,让帝王威仪转化为当代吉祥符号……。这一系列的文化现代转译不是简单的符号挪用,而是通过现代语言激活了传统基因中的精神密码,让美酒文化活了起来。
还是那句老话,文化无国界。悠久的中国酒文化、文明基因的现代转译,不仅让华夏儿女无限陶醉,同样也把全世界人民深深吸引,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中国酒稳步走向全世界的支点。
四
进入新时代,这样的场景总能让中外友人产生共鸣。汾酒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青花30”发布会,将晋商票号的密押符号转化为动态视觉艺术;瑞士制表大师以酒精度变化为灵感设计的机械酒器,实现了时间精度与陈酿美学的跨文明对话……。这种超越语言的文化沟通,正在打破西方对奢侈品的话语垄断,这正是东方文化的力量,这正是中国酒文化的力量。
当某中国酒品牌与米兰设计周合作的“水墨实验室”,用自动书写机器人将《兰亭序》笔迹解构重组,生成每瓶酒独一无二的数字山水纹样,看到这些让人们全新领略了什么叫“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真谛。不言而喻,这还是文化的力量与魅力使然。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文化的终极战场不在货架而在心智。自古,中国酒文化与华夏文明一起滚滚流淌。中国酒大步迈出走向世界的步伐,无疑中国酒企的文化叙事既要深挖五千年文明富矿,更要锻造当代话语体系,与全世界人民实现文化共鸣,进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实现中国美酒到世界文化符号的质变,与全世界人民共享文化酿就的美酒美生活豪华诗篇。
(来源:中国酒业协会文化报)
(编辑:小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